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绿城上海探索改善型新品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关键词。进入新时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逻辑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产品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一发展力。
提及“品质”二字,房地产行业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产品叫绿城。
即便是在现在这样的楼市行情下,有绿城在的地方就有热度。在上海,“繁花三章”的入市,掀起了上海刚需刚改的品质浪潮;在杭州,绿城“月华系”产品序列开山之作——芝澜月华轩凭借“曲面屏”建筑立面等创新,备受市场追捧;在宁波,绿城凤鸣云翠创新作为创新示范标杆,问鼎当地前三季度销冠……各地上演的“绿城现象”,可以说都是对绿城产品力的有力证明。
今年,绿城在上海打造“申江三部曲”产品,包括弘安里、前滩百合园、外滩兰庭三部作品,以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气质为基点,顺延城市发展脉络,把上海的国际视野、包容多元、精致优雅融合,又以建筑语言的表达,形成海派文化时代作品。
让城市保留历史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文化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魂”与“根”。
位于虹口17街坊的弘安里,是虹口区旧改新机制首批试点地块之一,也是上海市第二批历史风貌保护街坊。
绿城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保留上海的历史风貌与街道肌理,同时进一步提升北外滩区域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在虹口北外滩打造里弄风貌别墅区——弘安里。
“每一栋建筑都是一段历史”。为最大程度地保护风貌,绿城在前期工作中注重挖掘其中的历史故事,以尊重历史为原则,采用保护修缮、保留改造、更新改建等分级保护的模式,并通过加固、平移、修缮等精细化施工步骤,尽可能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缮。
“作为房企,我们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与人类相伴。”绿城相关负责人说。
在产品规划和设计方面,绿城邀请诸多行业领军设计团队,共筑上海城市更新全新里程;在景观打造方面,由主弄串联起住区各景观节点,将场地既有建筑构件等元素予以保留,打造专属于弘安里的历史记忆。
在承载历史记忆的同时,绿城以文化创新为设计基底,在弘安里融入更加精致的归家仪式、更丰富的社交需求、更宽敞的居住空间、更高雅的生活品位。
在归家动线上,项目通过对巷道进行调整,将其打造成十字街道,在空间节点处增添了一些小而美的花园,让归家的路繁花相伴,景墙与水景相互辉映;在活动空间上,充分挖掘地下空间,在园区配置会所空间,完善园区功能,在会所出口设置地下停车场,解决历史风貌街区停车难的问题。
由于旧石库门室内采光和尺度不理想,弘安里将旧里弄“长进深、天井式”格局调整为“大面宽、短进深”的布局方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南向首层设置大落地窗,让室内和庭院之间视线通透。
让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当前,房地产行业着力破解住宅品质提升难题,房地产企业开始探索客户需求变化,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提升住宅品质与综合性能。
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高住房品质,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近几年,绿城致力于实现全品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28年的产品沉淀,持续精研客户、创新产品,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
以前滩百合园为例,绿城通过整体规划、建筑设计、社区营造三大内容诠释“最懂产品”“最懂客户”的企业战略,进一步展现绿城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硬核实力。
“前滩百合园是与街道共生的法式作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项目拥有“黄浦江”“三林湾”和“城市森林”三向景观。在整体规划上,绿城着眼于从“内部”转向“边界”,通过在外部引入更多的城市绿地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滨水空间等方式,实现从城市到家的过渡,在园区两地之间,设计一条功能配套齐全的立体街道,营造高级的烟火气。
建筑风格设计层面,为了让项目更具地域特色,绿城精心研究了上海历史风貌区的经典建筑,如马歇尔公馆等,在洋房立面局部增加了红砖,使之成为“海派法式”。而在时代审美的需求下,前滩百合园所带来的法式,又是“更轻盈的法式”,比如在建筑的立面细节上,合院立面巧妙地融入金属型材线条,勾勒建筑立面,更加精致挺括。
打造“品质为先”的居住产品是绿城的坚持,绿城将继续通过好设计、好产品、好服务赋能美好居住生活。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