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用” 打造“三心”系统
今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被数字人点亮,浙江省的数字化风景也一览无遗。近年来,杭州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数字化+信用”为手段,三级联动开展全市建筑行业人员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打造了“三心”(即企业放心、监管省心、工人舒心)建筑行业数字化管理系统,让城乡建设更聪明、更有序、更安全。
数清楚 厘明白
在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看来,建筑领域人员数字化监管的关键在于“数清楚厘明白”。“数清楚”就是“数清人”,为建筑工人建立数据资产、信用记录等数字档案。“厘明白”就是通过数据归集,建立人员标签体系,帮助企业用对人、管好人。“建筑工人是否合适、是否履职是我们监管的重点。”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建筑工人流动性强、来源复杂,想要准确掌握人员底数并不容易。为此,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通过为建筑领域人员进行精准画像,形成了全市统一的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首先要服务企业“数清人”。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建筑领域人员实人制管理全国试点工作,依托公安部全国数据库开展人、证、脸三要素的比对校验,帮助企业防范冒用他人身份上岗现象发生;将人员实人认证的结果数据存储至工地考勤平台,实现人员进出扫脸无感考勤,帮助企业数清人数。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完成实人认证工地项目2516个,实人认证人员44万余人,预警人证不符线索400余人次。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还积极构建建筑工人画像,服务企业“用对人”。杭州市对接全省建筑工人保障在线、省建筑市场监管、省勘察设计行业“四库一平台”等已有系统,对人员数据进行分类整合,以标签的形式构建人员综合画像,将画像结果推送至企业,助力企业人岗适配“用对人”。当前全市共设置197类人员标签,给44万工地在岗人员设置200多万个标签。
除此之外,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为企业量身打造了“全流程定责清单”场景,服务企业“管好人”。将项目建设具体工作内容与项目经理、安全员、班组长等相关联,将工地有责投诉、行政处罚、项目评奖等信息直接关联追溯到具体人员,作为给人员画像的内容。当前已有196个项目完成全流程定责信息关联,丰富了工地管理手段,推动了施工质量安全责任到人。
一张网 提效能
“以前工作太忙,老是抽不出时间去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张士阳是秋光科技光电薄膜器件厂房项目的一名普通建筑工人,常年在各个地方的工地工作,对于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颇有“怨言”。针对这一问题,杭州市在工地安装“人证合一”系统,通过与公安部门共享人员信息和考勤情况,实现工地流动人员“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截至目前,已为全市5.72万名建筑工人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受到项目工地和建筑工人的欢迎。
“真的很省心,在工地就能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张士阳开心地说。数字化改革,群众是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参与者、监督者与创造者。“监督和服务永远是一起的,不能只着眼于监督绩效。”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数字化改革,就是要解决传统改革难以破解的新问题。近年来,杭州市大力推进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整体水平。
过去,因为招标市场和施工现场缺乏关联互动,会出现“张三招标、李四施工”的情况。如今,杭州市打通招标系统和工地现场数据,分析招投标过程中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和实际现场施工人员的匹配情况,与企业信用加分关联;同时利用考勤数据考核项目经理等关键人员的实际到岗情况,压实企业管理人员的主体责任。
在强化基层监管力量方面,杭州市通过业务随机抽取、工作留痕和履职提醒管理,推动监管过程透明化,提升安监人员履职能效;制定政府采购第三方人员赴现场检查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对第三方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规范第三方检查服务行为。
此外,杭州市大力实施工地画像,提升工地管理效能。通过汇聚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类人员数据,围绕关键人员履职评价、第三方人员评价、安监人员履职评价、班组评价、人员持证上岗等指标探索工地画像评价参考体系,得出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分数,帮助基层监管部门统揽辖区工地全貌,助推工地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全市工地管理效能。
“我们实现了‘从人防向技防、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目前,杭州市正不断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建筑行业治理升级,迭代项目、企业、人员等基础数据库,集成施工现场管理等5个子系统,实现了企业服务一网通办、业务监管一网通管和行业治理一网协同。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