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生态保护为基石,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围绕“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安全”战略定位,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奏出一曲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

  守护“绿水”,必然要守护青海的母亲河——湟水河。乐都区致力于统筹流域治理,开展了13项湟水河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聚焦水污染防治、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河湖长制落实等重点工作,有序实现对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治理。具体工作包括对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体检”、湟水河水质恶化及暗访督察、湟水河沿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有关问题专项巡视等,进而系统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加快推进沿湟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强化污水治理,湟水河断面水质达Ⅲ类。在此基础上,乐都区打造湟水过境水系涵养区,大力实施城市绿色生态工程,建成三河六岸、南凉遗址公园、西沙沟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湿地景观,努力实现绿水绕城、绿水润城、绿水活城,碧水绿岸。

  守护“青山”,就要把青海南北两山放在重要位置。一直以来,乐都区把建设好境内南北拉脊山脉和祁连山脉生态屏障作为国土空间绿化重点,对片区内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健全“林长制”履职机制,以“微更新”“绣花”“织补”等方式,利用废弃地、空地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完成对3.81万亩南北山的绿化及养护,人工造林完成率达100%。为了将守护“青山”的理念深入普通百姓心中,在城镇,乐都区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23年参加春季义务植树人数达10万人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73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1.02%;在乡村,积极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建工作,8个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瞿昙镇获得“省级森林城镇”称号、高庙镇新庄村获得“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如何真正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乐都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发挥本底优势,打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打响“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15.6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较行动实施前减少30.2%、30%,商品有机肥较上年增加4000吨,化肥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100%,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提供基础。在产品方面,紧紧围绕本地名特优农产品,累计制定地方标准19项,不断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数量和发展质量,农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在销售环节,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追溯实现全覆盖,努力做到让消费者满意。

  同时充分发挥“人文乐都”优势,打造河湟文化重要传承区。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瞿昙高速建成通车为契机,积极推动瞿昙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围绕赛马射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发展以民族民俗体验、山水生态观光、生态科普教育、特色体育赛事为主的文旅融合业态,积极开发乐都风情摄影游、南北山徒步体验游、川水、沟岔乡村购物自驾游、河湟文化感知游、四季水果采摘游等休闲旅游特色产品,不仅生动擘画出全域旅游新图景,也充分彰显了河湟古都的独特魅力。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