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着力提升超大城市敏捷治理、科学治理水平,四川省成都市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建设桥梁安全监管预警等守护城市生命线的“智慧蓉城”支撑平台,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发现、决策指挥、反应处置、终端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城市运行态势实时感知、风险隐患智能研判、突发事件协同处置。

据了解,成都市现有城市桥梁2043座,实行市、区两级管理模式,其中市管桥梁388座、区管桥梁1655座。近年来,成都市桥梁设施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大型立交桥、高架桥比例高,桥梁运行环境复杂;二是部分老旧桥梁已进入病害多发期和性能退化期;三是桥梁还面临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风险。针对城市桥梁安全风险,成都市以推进桥梁智慧化管理为主线,通过“建立1套机制、统一1套标准、做优1套系统、建强1个平台”,有效保障城市桥梁精准监管和安全运行。

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 统一桥梁监测技术标准

建立“市区管养体系”。成都市集中将大桥、特大桥、特殊结构桥梁纳入市管范畴,充分发挥市级管护单位专业优势,加大重点、难点设施管护力度,提高设施安全保障系数。

建立“市区协同体系”。市级每年组织专家对区(市)县桥梁管护情况开展指导,当出现紧急状况时,市区两级迅速组建工作专班,相互配合、科学应对。

建立“市区分工体系”。在桥梁监测系统建设中,遵循“统一建平台,分级建感知”原则,由市级统一建设监测平台,区(市)县建设监测感知源,实现“单桥监测、联网运行”。

成都市早在多年前便启动桥梁监测系统试点建设,经持续迭代升级,不断总结经验,制定了《成都市智慧城市市政设施城市道路桥梁基础数据规范》,编制了《成都市城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技术指南》,为全市桥梁监测系统建设提供了标准支撑。

其中,《成都市城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技术指南》按“一桥一策”原则,将监测系统分为综合集成监测、特定目标监测、应急监测三类,并重点明确3个内容:一是建立桥梁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将指标分析结果作为桥梁是否建设监测系统的依据;二是建立系统监测指标体系,针对不同桥型桥梁提出了必选项、宜选项、可选项等监测内容选项;三是统一监测技术标准,明确常用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监测数据的采样频率以及数据接口对接要求等内容。

优化桥梁监测系统 打造智慧监管云平台

近年来,成都市由市财政出资,采用“自建自管”的模式推进城市桥梁监测系统建设。建设采用传感测试、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构建了结构受力、桥址水位、墩台沉降、碰撞预警、车辆超载5个子系统,实时获取桥梁运行数据,跟踪评估桥梁安全水平。目前,已完成49座重点桥梁、72个监测站点的监测感知网建设,建立了13座桥梁BIM模型(即建筑信息模型,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虚拟的桥梁三维模型,并为模型提供包含桥梁基础数据、运行状态等完整、真实的信息库,从而提高桥梁的信息集成化程度)。

据了解,成都市已建成城市道桥智慧监管云平台,立足城市道桥专业管理和安全保障,集成桥梁监测、信息管理、应急指挥等几大功能,实现城市道桥管护“一网总览、精准呈现;资源整合、集成管理;统一指挥、全程调度”,构建了“一网统管”的城市道桥设施安全运行监测体系。

除开展桥梁监测外,该平台重点强化了三项工作:一是强化道桥设施数据管理,建立道桥设施数据库,汇总设施基础信息、管理信息,方便随时快速查阅数据。二是强化道桥设施应急管理,依托平台应急指挥功能,实现城市桥梁风险事故高效处置。若设施运行数据超限,平台会自动预警,经人工核实后迅速组织应急抢险。三是强化道桥设施业务管理。平台以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实现设施巡查维护、大中维修、加固处置等业务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目前,平台数据已全量接入成都市城运中心,并作为城市运行体征指数的重要指标,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安全有序运行。

精准定位安全隐患 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从实践结果来看,监测系统在桥梁安全保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精准定位桥梁安全隐患和成因。2020年3月至6月,监测系统记录了青龙场立交桥C匝道曲线梁横向“爬移”的演变过程,对异常发展态势予以报警,及时提示梁体纠偏。

有效服务桥梁特殊事件应急管理。成都市在遭遇强降雨时,桥梁水位专项监测系统及时预警,提前掌握了跨河桥梁封洞险情,为防汛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2022年,四川发生3次6.0级以上地震,成都市震感明显,桥梁管理单位利用系统监测数据快速完成桥梁震后安全状态评估,科学指导桥梁巡检工作,降低了应急反应成本。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