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探索“双智”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为“双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广东省广州市基于其得天独厚的汽车产业资源优势,在全市多个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广州建立健全政策标准体系、探索创新应用场景,积极推动传统汽车、交通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城市治理和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建设数字平台打造协同发展底座
“双智”试点工作的主线是以车城网平台作为核心,建立车和城之间的数据融合互动。广州市基于其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了标准统一、逻辑协同、开源开放、支撑多类应用和城市级数据处理的车城网物联云平台并对接了广州市停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广州市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等多个平台的数据资源。
该平台全面汇聚城市道路设施、市政设施、通信设施、感知设施和车辆运行数据,强化多源数据的共享融汇和分析研判,实现车城数据的全面感知和融合互通,使之成为面向市民出行、交通治理、城市管理的综合型赋能平台。
在黄埔区,作为该区智慧交通新基建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服务于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车城网平台已初具雏形。该平台发挥着智能网联数字底座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全息感知,为现有的政府信息化系统、智能汽车企业以及群众提供围栏播报、拥堵点视频查看等多项特色化智能网联协同服务。据介绍,黄埔区智能网联协同服务日均服务达20万人次,每周对接区城管数据中心超6万次、有呼必应指挥平台超16万次,实现了数据向各部门系统的开放共享。
可以看到的是,在广州,无论是市级车城网平台,还是区级车城网平台,都通过整合、接入现有数据资源,在CIM基础平台提供的三维数字底座上实现了各种运行中动态数据交互融合,填补了现有平台治理体系对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和监管的空白,有效支撑平台治理体系的梳理完善、业务平台的深度融合和“一网统管”的持续深化。
落地场景应用 助力治理精细高效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双智”一直被认为是改善市民出行体验、高效治理城市交通难题、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以黄埔区为例,该区紧抓“双智”建设先机,积极推进建设全国智慧城市闭环式管理创新区——建成重点车辆管理、自动驾驶城市巡检、隧道防汛应急指挥等应用,对泥头车超速、逆行及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与违章事件进行实时感知;对道路施工、标识标线、井盖丢失等10余种城市管理安全隐患进行智能识别;对20处重点隧道积水场景进行智能联动控制并接入地下管网数据,实现了道路施工风险及通行监管;同步完成37项市政资产普查,形成动态管理的城市数据台账。通过住房城乡建设、交警、城管、应急等多部门联动,创新打造了跨部门应用闭环。
现阶段,“双智”试点工作正助力广州多个区强化平台治理体系规划建设和持续深化“一网通管”,通过多场景联合应用,推进跨部门协同,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
探索运营模式 激活转型发展动能
“双智”工作将孕育出产业链条长、体量庞大的巨型产业,需要企业、政府、产业全链条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创新。“双智”之路如何行稳致远?调动企业积极性、探索合适的运营模式必不可少。
广州市多个区面向企业运营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南沙、花都等区获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黄埔区获准开展示范应用,成立车城网(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主流车企达成商业合作,并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8款数据产品,走通了“双智”数据交易的新路径;海珠区琶洲保利世贸、南沙区锦珠广场初步探索落地自主代客泊车应用。
广州市通过重点打造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及应用示范项目,以“法定机构牵头+项目招商”的方式,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及创新发展环境,着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智能网联智能制造企业和云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企业集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助力广州辐射周边城市。
同时,建成了集网联信息服务、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共享出行、产城融合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特色示范区域,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助推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科技和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将创造较大规模的产业价值和经济价值,惠及数万甚至数十万人。
通过逐步创新智慧交通场景,将带来车、路、出行方式的创新重塑,撬动市民出行服务的新模式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业态,高效发挥出基础设施、数据、城市云平台算力价值,在减少道路拥堵所产生的尾气排放、路面巡游等资源能源浪费、显著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同时,实现降低碳排放及节约能源,释放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动能。
未来,广州将以城市交通大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挥CIM基础平台集成示范优势,在城市级的车城网建设和跨部门联合应用方面持续创新,为车路城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探明有效路径,助力广州从“汽车之城”向“智车之城”转型升级。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