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万航班延误系统陈旧难以支撑,新基建面临挑战
美东时间1月11日,美国全境民航飞机受“空中任务通知系统”(NOTAM)故障影响,出现了自2001年“9·11”袭击以来首次大面积停飞,上万架次航班延误或者取消。而真正原因却揭露了美国的遮羞布。
美国媒体这次一反常态,将矛头直指美国航空系统,批评其一个月内居然出现两起系统故障。然而美国联邦航空局也表示十分委屈,其发现一项数据库文件损坏而导致空中任务通知系统故障。
不是联邦航空局没有备份系统,而是新系统还不能承担如此重任,因此老旧的组件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虽然他们一直在努力更新系统,但是预计2年内都无法完成该项工作。
分析原因有两个:
第一,系统过于陈旧,想更新既缺技术,也缺钱
美国航空系统中的NOTAM是“Notice To Airmen”(给飞行员的提示)的缩写,相当于航空参与者的一份公告栏,它被用来传播有关可能影响航班安全运行的危险和限制的信息。不但为美国航空参与者提供相关信息,相关参与人员也担任着写入任务。
对于一架飞行距离较长的国际航班来说,NOTAM就有200多页,其中包括了跑道关闭、鸟类风险警告或低空建筑障碍等信息。
因此它是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每时每刻都接受着各个民航系统的写入和查询,同时还负责向海外航班及机构提供交换服务。
因此这个系统十分庞大与复杂,并且账户众多,且权限不同。实施该系统几十年以来,一直服务于繁忙的航空业务。
但是近些年来故障频繁,其设备大部分购置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80-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更新,但是现在显然已经太陈旧了。
磁带机与硬盘阵列并排,上面的灰尘已经让你看不见标签,底层数据库的维护必须要靠头发发白的工程师,没有几十年技术积累的维护人员连一根数据线都不敢去碰。
修修补补几十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面临着兼容问题,于是各种操作系统、各种软件补丁、各个时代的硬件组合在一起,支撑着繁忙的航空业。
丢给美联航就两条路可走:一是建立备份系统,二是逐步切换。但是问题在于老旧的设备并不支持“热插拔”技术,程序也要重新编译,最为致命的是要协同所有参与部分进行同批次升级。
新老系统的切换就成为了难题,最为关键的是旧系统中的关键数据,无法有效剥离,这也就是本次故障后,尽管备份系统已经启用,但是没有起到关键作用,还是修复后回到旧系统使用,才解决了问题。
这样庞大的系统,不但需要高度的技术整合,更是需要丰厚的预算。可是尽管美国IT技术在国际上首屈一指,但是能找到接手的公司并不多,更何况缺钱!
拜登上台后,倒是提出了“1.2万亿美元基建法案”,分摊到美联航账面是那个却只有250亿美元,即便如此,该项资金还被分为机场翻建、扩建上,分给IT系统的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2023年刚到,1月2日,迈阿密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电脑系统瘫痪了6个小时,延误航班达到了百余架次。1月11日,NOTAM事故导致全美航班停飞,损失惨重。
第二,新基建计划显著延迟,或与美国经济有关
不太了解美国的经济状况,但是美国的操作总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泽连斯基到拜登面前,一顿诉苦,就成功获得数十亿美元援助。
但是面对国内的基建投资始终没有进入正轨,即便不说基础设施陈旧亟待翻新和改建,诸如税务系统、银行管理、期货交易等系统,既不兼容,也面临硬件和软件更新问题。
最为困惑的是,美国的政要们热衷于拨款给军工企业、支持乌克兰战争,或是在世界范围内充当“美国警察”角色,也不愿意拨款给美联邦航空局。
这次大面积停飞事件发生后,大部分的政要只是指责美联航,认为其运输系统巨大隐患,空中任务通知系统内容过于冗长,已经成了没人理会的“垃圾”,要“明确责任、杜绝类似问题发生”,丝毫没有提及如何改善的具体措施。
而飞行员和航空安全部分对NOTAM的抱怨由来已久,吐槽其复杂和存在的必要性。
美联航在这次事件中受尽了“夹缝气”,要钱没要成,还被一顿狠批,也没处去叫冤。因为其2021年提交的预算为10亿美元的“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基建项目,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进展上都还是处于被拖延状态。
难怪,很多年前,金一南访问美国时就感慨:美国为“衰落的帝国”!不过写这样多,绝不是看笑话的,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理清该事件的真正原因,学习经验和教训。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