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坚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全面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四川省始终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坚实保障,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快实施跨行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加速拓展融合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创新基础设施能级,全省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速构建,取得积极进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断增强。5G和光纤“双千兆”网络加速部署,千兆光纤用户数超200万户、位列全国第6,建成5G基站超7.8万个,排名西部第一,5G终端用户数超3000万户。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超10.5万个,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用并纳入国家超算体系,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等3类、超100个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加快实施。“蜀信链”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全面接入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近80个应用上链运行。
二、融合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认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2家,已覆盖农业、制造等多个行业,出台支持政策措施9条。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节点1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近40个,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累计注册量达31.1亿次、解析量超21亿次。“智游天府”全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民生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加快。都汶高速龙池连接线车路协同试验场基本建成,成宜智慧高速全路段部署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开发完成路段级车路协同数字平台。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绵(扩容)高速等智慧交通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各类充电桩近8.3万个,同比增长85.56%。智慧机场、智慧矿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一批融合应用项目加速涌现。
三、创新基础设施引领作用不断凸显。成功获批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和同位素及药物、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科教基础设施和2个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大型低速风洞建成投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记录发现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3个“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四川。全省累计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数量居全国第3,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达233个。
下一步,四川将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总揽,突出科技创新策源,积极推动规划布局落地,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速构建智能泛在、融合高效、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面向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需要,聚焦信息通信、工业软件、网络安全等优势领域,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布局建设更多前瞻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打造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集群。充分发挥四川科教大省优势,积极引导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向国家统筹布局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大力支持在川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密切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创新支撑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持续完善规划布局,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对标国家部署要求,清单制、项目化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重点规划落地。实施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全域部署工程,持续推动通信网络演进升级。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机遇,加快构建数据中心和智能算力体系。突出电子制造、航空装备制造、冶金钢铁业等特色优势行业,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改造、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持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带动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
三是加快实施重大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积极推动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强化中央和省预算内支持项目实施和调度管理。统筹实施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四川省大数据资源中心等23个起步区内重点项目落地成势。强化对27个新型基础设施省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动态储备、滚动更新成熟项目,加强对库内1115个项目的研究论证,推动在建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新建项目尽快具备开工条件。
四是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统筹用好国家补助资金、各级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券。着力推动四川省天府芯云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债券、供应链金融、私募股权投资、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发挥四川清洁能源优势,强化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能耗管理、用电成本等方面支持。指导市县按规定保障用地计划指标,降低用地成本。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相关领域的行业管理人才、技术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招引培育。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