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施“五大工程” 推进垃圾分类提标提质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狠抓组织领导、法治引领、考评督查、宣传动员和全流程分类体系建设“五个关键”,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组织构架、体系建设、宣传动员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础不断夯实。近日,成都市发布《2022年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标提质工作方案》。站在新起点、整装再出发,成都市秉持提标提质推进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分类管理理念,结合现有分类收运处理系统还需完善、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尚需加力等实际,以精细化管理为路径,实施投放提标、收运提质、设施提能、示范创建和保障“五大工程”,健全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实施提标工程推进分类投放便民化
成都市深化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建设改造,全市新建或改造标准化投放站点不少于1万个。强化分类投放监管责任落实,支持有条件的小区、机关、医院、公园、景区等管理责任人组建分类引导队伍,开展桶边引导和入户宣传,确保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9%以上、参与率达70%以上。该市还畅通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渠道,到2022年年底,全市预计建成规范化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400个。鼓励设置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施,建设“碳中和”小屋等,推广移动回收服务,提升市民交售便利性和积极性。
实施提质工程 推进分类收运规范化
成都市推广使用分区、箱体式小型电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车和“以桶换桶”厨余垃圾电动收集车辆,原则上每个镇(街道)配置不少于5辆。今年完成垃圾分类收运市场化改革,确保全市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收运覆盖率达90%以上,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0%以上。同时,探索大件垃圾规范化收运,创新推进大件垃圾市场化收集,力争2022年全市建成大件垃圾集散点不少于261个。
成都市稳妥推进环卫车新能源化,力争到2022年年底,全市新能源环卫车辆保有量达1500台。该市还将提升有害垃圾收贮安全性,严格执行有害垃圾定期收集和贮存后参照危险废物管理等制度,确保有害垃圾安全、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实施提能工程 推进分类处置专业化
成都市将提标改造有害垃圾暂存设施,完成21座有害垃圾暂存设施达标改造,实现有害垃圾分区、安全贮存和规范稳定运行。合理布局垃圾分类转运设施,采用配置分类转运功能、实施美化工程、设施下地及加装除臭、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有序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规划及建设工作,2022年开工建设温江、新津、都江堰等12个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新增设计处置能力2480吨/日。
实施示范工程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成都市深化示范创建,2022年全市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不少于1800个、示范社区不少于150个,各区(市)县打造公园、景区、商务区域、党政机关等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不少于两个。选树先进典型,评选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先进个人、先进家庭、先进单位以及一批引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全市开展达标验收,建成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居民小区累计不少于1.3万个、达标社区不少于1200个、达标街道不少于100个,达标验收合格率达70%以上。
成都市争创国家试点,积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试点项目,打造6~7个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街道或区域。深化示范教育,力争2022年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不少于23个,定期组织参观讲解、开展互动体验等,创新推进公众参与,提升示范教育工作成效。
实施保障工程 推进分类管理常态化
成都市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制度保障,推动完善三级监管和两级评估制度,开展厨余垃圾收运处置模式、油脂管理办法、非居民厨余垃圾收费制度等长效机制研究,着力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政策。全市严格执法查处,强化法治保障。深化收集端混收问题专项整治,建立行业协作机制,严格查处混投、混收等行为以及管理责任不落实、分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创新宣传动员,强化舆论保障,强化源头减量,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
全市推进智慧监管,强化科技保障,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智慧治理平台建设,创新监管方式。加大调配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建立持续稳定、分级负责的生活垃圾分类资金投入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项目化运作,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