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新发展模式 碧桂园实现良性循环
近两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各大房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业基本面持续承压,房企信用事件接连发生。在“房住不炒”主旋律下,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房地产行业正在被重塑。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住房工作单独列出,在2021年会议中,住房工作被列入“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章节中,并明确房地产市场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如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又是什么,如何探索?这些都离不开房企的参与和实践。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成为摆在所有房企面前的必答题。
要实现行业良性循环,房企应坚持以先进企业文化与正确思想驱动自身进步。在“行稳致远”的集团大战略下,碧桂园狠抓“一率五力”,常态化坚持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不断拓宽全周期竞争力的护城河,为构建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
多维实现“均好” 致力构建良性循环
过去一年来,在有效的政策环境下,房地产投资属性不断弱化,其居住和民生属性不断凸显。以往诸多房企或以产品突出,或以销售见长,或以社区运营圈粉,但是进入城市更新时期,大部分房企“慢”下来,并在投资、运营、产品、服务等全维度实现“均好”,这才是行业达到良性循环过程中房企应持续加强的基本功。
据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介绍,碧桂园在投资拿地上坚持经营理念、投资标准及投资转化率“三个不动摇”。“首先是经营理念,在确保合法合规、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自有年化资金的回报和利益最大化;再就是投资标准不动摇,包括年化回报、利润率、获地的要求;还有投资转化率和货值转化率不变。”莫斌说。
数字化浪潮下,传统房地产业也在求新求变。碧桂园一直是数字化改革道路上的探索者。目前,数字化建设已成为碧桂园投资拿地业务全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撑,涵盖投前城市研究、投资地图、土地研判,投中智能测算、智能定案,投后管理等。据了解,碧桂园每个区域均已开展因城施策研判和投资地图计划进驻情况监控,上线的城市研究、土地研判等功能已在12个试点区域共50个区市应用,系统已服务全集团投资人员2000余人。通过建立一系列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及有效措施,碧桂园2020年及以后获取且开盘项目年化资金回报较投资承诺达标率超过了95%。
随着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市场重回“产品为王”时代,产品力的提升成为房企制胜的关键“法宝”之一。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多次强调,要回归初心、秉承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产品力。
使有限的空间产生出更高的价值,碧桂园持续为社会提供美好的居住产品,为企业带来销售额和美誉度的双向提升。据了解,经历了5次迭代,碧桂园的每一个住宅产品从前期购地到产品打造,都能保证质量稳定。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碧桂园通过打造高品质住宅产品、建设良好的教育配套、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在当地竞争优势明显,给当地树立起现代化品质社区标杆。
2021年,碧桂园全新发布“星、府、云、天”4大产品系列,汇集规划、建筑、装修、景观、亮化、智能化、导视系统及物业服务等全产业链,倡导“实用主义”为产品核心。这4大产品系匹配4大客户群体的需求痛点。其中,“星系”以“会长大的家,星青年梦想居所”为理念,“云系”以“聪明的家,高性能智能美宅”为理念,“府系”以“有涵养的家,家族式人文府邸”为理念,“天系”则被定义为“精致城央品质大宅”。
在产品力升级的同时,碧桂园还推出了家圆服务体系。该体系围绕“用心、实时、沟通”3个关键词,贯穿客户看房、购房、候房、收楼、入住每个阶段。前端通过规划设计,精心打磨细节,材料设计追求美观、耐用;中端提供极致购房体验;后端持续关注多触点的售后服务,一直延续到收楼、入住后智能化人性化的管家式物业服务等,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周期过程服务。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不断探索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行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大大小小的房企都在谋求转型,构筑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相较之下,碧桂园主动走出“舒适圈”,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做好房地产主业的同时,创新性地开展机器人研发等高科技产业,并投身乡村振兴,打造“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正如杨国强所说:“我们今天跟其他的公司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应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高科技的道路。”
2018年,碧桂园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发展至今,已成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博智林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截至2021年12月底,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目前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据了解,博智林目前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3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700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博智林将继续围绕智能建造、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与社会各界开展在应用型科研项目上的深度合作、在核心研发技术上的研究,并协调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与落地。
不仅如此,凭借丰富的经验积累及科技产业资源支持,碧桂园还积极探索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获得行业广泛认可。其中,集智能、高效、精益于一体的“智慧工地”施工现场管理一体化平台,可以针对性监控、预警和解决施工现场管理的痛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工地”施工现场管理一体化平台涵盖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摄像头、虚拟现实安全体验、塔式起重机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以智能化检测、行为监管、结果分析的方式,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项目施工信息数据,实现工程可视化、精细化管理。
例如,工友进场时,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汇总工友年龄、性别、工种、当天工作时长等关键信息,对劳动时间明显超长的工友发出提醒,精细到“人”,切实记录并保障每一位工友的安全施工行为。同时,智慧工地系统还有“千里眼”,工友突发疾病倒地,项目内突然起火、冒烟,有人非法入侵翻墙进入等异常状况都在智慧工地智能摄像头的监控范围之内,可以自动侦测安全隐患场景实时发出警报。
截至2021年12月,碧桂园已在223个项目推行“智慧工地”,运用大数据云、劳务管理、绿色施工、工程巡检管理、人工智能监控等十余个智能化系统多维度监督生产全过程,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
在碧桂园看来,以高科技为纽带,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在全面提升碧桂园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全部指向最终的企业使命与价值导向,即提高人们的服务体验和企业生产力,为全社会创造美好生活,为构建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网络文章整理编辑,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