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来建筑业的三大组合:BIM+装配式+EPC
198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设想。
经过30多年,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工程总承包成为国家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的重要支撑。
未来建筑业的三大组合BIM、装配式、EPC
2016年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工程总承包一般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或者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意见中指出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应当本着质量可靠、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BIM技术的出现及普及无疑是当今建筑行业最大的技术性变革,它颠覆了原有的传统设计、建造、管理的工作模式,也让各行各业的人士对建筑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
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IM应用于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在建筑环节、运营环节和规划环节所出现的连接信息流问题,使工程信息得到有效的运行,BIM价值得以被广泛认可。
另一国家力推技术,装配式建筑“五化一体”,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信息管理化的目标,面临着深化管理模式问题。装配式建筑和工程总承包模式核心都是一体化管理,基于EPC模式下的装配式集中研发、集中生产,建立“预制装配”为核心的全新装配结构体系,减少浪费,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同时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BIM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增强EPC项目团队的协同管理能力,实现智能建造。
BIM的信息化应用是打造建筑业工程总承包的重要支撑
BIM技术能够将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专业有效地串联,形成BIM一体化设计,BIM信息化模型集合了各专业协同、设计变更,对后期装配式施工、运维管理提供了全套信息支持。
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全过程的BIM信息技术应用。各环节的数字化信息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整合。
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BIM技术协同和集成的理念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思路高度融合,特别是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的作用和优势越显突出……
EPC工程建造的信息化管理,BIM为其搭建根基。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涉及到工程项目相关专业、相关环节、相关业务的信息化应用,需要有完备的BIM模型信息和与工程建造相关的业务信息作为基础数据支撑。
基于BIM的信息管理平台作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运算服务支持,可以形成企业资源数据库,并实现协同办公,对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装配全过程的采购、成本、进度、合同、物料、质量和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项目资源全过程的有效配置。
BIM技术在总承包单位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招商投资时期
利用BIM软件对尚未施工的工程进行建模,三维展示效果有利于多方了解建筑物的具体情况。
2、设计阶段
在BIM一体化设计中,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专业根据统一的基点、轴网、坐标系、单位、命名规则、深度和时间节点在平台化的设计软件中进行模型的搭建。
各专业还可以从建筑标准化、系列化构件族库和部品件库中选择相互匹配的构件和部品件等模块来组建模型,提高建模的标准化程度和效率。
此外各专业需要进行各自设计流程的协同,通过协同工作,不断丰富BIM模型信息,最终形成集成各专业设计信息的综合设计模型。
3、工厂生产阶段
工厂生产环节是装配式建筑建造中特有的环节,也是构件由设计信息变成实体的阶段。将BIM设计信息直接导入工厂中央控制系统,转化成机械设备可读取的生产数据信息,可实现预制构件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4、现场装配阶段
现场装配阶段是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建筑物实体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以BIM模型为载体,共享与集成现场装配信息通过设计信息和工厂生产信息,实现项目进度、施工方案、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化、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方与施工方是联合体,BIM的推广应用将为EPC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强大信息支持。
(来源:建筑业信息化,分享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