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2019年,住宅商品化、建筑工程安全监审、老旧小区改造等代表中国城乡建设进程的关键词屡屡被提及,这既是个人生活的缩影,也是城市建设的见证,更是数千万建设者砥砺前行的印证。

“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关键问题还是我们有没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我们才有机会。”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曾表示,世界永远都给有竞争力的企业开绿灯,碧桂园不是完美的公司,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在调整自己,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碧桂园:扎根民生 以科技创新绘制美好版图-建智汇
英德扶贫对象在合作铝模厂进行产业工人培训

碧桂园不断寻求新增长机会,以地产、农业、机器人三大核心业务为引领,全面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曾向全世界声明“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碧桂园,正走在“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道路上,努力为中国建造提供先试先行的智慧经验、为政企合作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案例、为精准扶贫贡献可持续发展方法。从盖房子、建社区到做小镇,碧桂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与时代同频发展,致力于为精准扶贫搭建社会共同体。

“智慧工地”

让工程安全有了路线图

建筑工程质量是中国建造的基础,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品质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息息相关。《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解读指出,我国工程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建筑工程品质整体上还不高,现有的质量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工程建设生产方式落后与建筑工人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不高问题。

碧桂园:扎根民生 以科技创新绘制美好版图-建智汇
智慧工地可视化系统

面对行业中建造方式粗放、建材质量参差不齐、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杨国强始终强调,安全和质量要放在第一位,速度和效益要让位安全和质量,要围绕零伤亡、零瑕疵的目标来谋划所有的事。

碧桂园在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大胆试水,结合当前建筑业数字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背景,尝试现场管理的数字化,打造智慧工地。

碧桂园总部三期工地将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打通,使建筑生命周期得到管控和维护。其中的智慧工地项目,使用了数十个AI智能摄像头,能自动识别现场不安全行为及其他隐患;工人的安全帽装有专门的定位芯片,可自动发送工人位置并监测工人是否戴了安全帽;工程管理人员的手机和安全管理后台实时连接,监控到异常情况就可直接给相应岗位人员发送指令;塔吊均安装有吊钩可视化系统、塔吊防碰撞系统,有危险时可自动报警并为塔吊司机直观显示部件位置。

面对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不完善、建筑工人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职业能力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智慧工地”今后将融入广东博智林建筑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最新成果。

目前,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在搭建系统化、标准化研发管理体系。截至2019年12月,该公司已递交专利申请1300多项,在研建筑机器人项目58个,其中28款进入工地测试阶段,智能制造工厂已经正式投产,设立于佛山市顺德区的机器人谷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引进众多业内技术领军人物及国内外顶级高校人才。

碧桂园原来的IT建设分散在各个部门,存在大量的数据孤岛。碧桂园正努力统一对客户的认知、联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从而产生更多价值,实现对数据的全维度分析,实现成本最优化,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今年的数字化,强调的是全局突破,更讲究数据联通、数据协同、组织合作和全面的竞争力提升。这也要求我们从单纯的需求解决部门,转型成为运用先进技术、理念和数据化手段来推动、创新和引领工作的部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如何通过数字化能力提升业务能力。”碧桂园首席信息官兼数字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徐斌表示。

碧桂园正在致力于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比如推进“碧合计划”,将SAP财务、人事管理的工作全面上线,这样比原来的工作方式节省了2/3的时间和一半的成本。而流程管理系统、主数据系统的全面上线,能够让包括人员、财务、供应商、项目等主数据共享,方便统一管理。

此外,AI技术在装修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业务人员可直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来实现装修设计,把背后的成本自动计算出来;通过引入AI技术,自动计算强排是否合规,可以提升30%以上的效率;把AI技术引入工地,通过摄像头结合AI技术,在总部就可以检测14个典型场景,如没戴安全帽、敏感区域人员闯入、人员聚集密度过高等,而且还会根据识别的问题,自动跳出红色警示。这样,就能大幅减少巡检工作量,帮助提前发现火灾、烟雾等险情。

潼湖科技小镇

接力“城市梦想”

科技动能还可以催生城市发展活力。碧桂园于2016年8月正式发布“产城融合战略”,为世界建造起集“科技、生态、智慧、创新”于一体的科技小镇。

潼湖科技小镇以“科技、创新、智慧、生态”为特色、以“为凤筑巢,陪伴成长”为理念、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产业为发展点,助力智能制造的爆发式发展,努力成为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2017年年初,广东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明确将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广东硅谷”,使其成为广东黄金海岸产业带新的增长极。

碧桂园:扎根民生 以科技创新绘制美好版图-建智汇
潼湖科技小镇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建筑

2018年9月小镇第一期正式开园,企业开始陆续入驻。2019年4月26日,潼湖科技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潼湖科学城产业发展中心正式对外开放,5月17日潼湖大数据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截至目前,潼湖科技小镇已有40多家企业签约,包括8家上市公司和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优米未科技有限公司等。

2019年是小镇的运营元年。目前,潼湖科技小镇已经成立了专业的运营团队,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四大服务。在生活方面,小镇已有员工餐厅、五星级酒店、健身房、游泳池等,并开通了前往深圳、广州、惠州、佛山等多线路巴士和园区接驳班车。后续儿童乐园、电影院、学校、医院、居住社区等配套设施也将陆续完善,努力让企业员工能在此真正安居乐业。

小镇计划“一年初具成效、三年基本成型、五年示范引领”,争取到2022年引进400家科技企业、3万名各行业人才和高端从业者,到2025年则实现满足12万人口居住、15万人口就业的目标。

小镇首开区智慧城市建设包含一个“城市大脑”+2个中心(运营指挥中心和大屏可视化、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中心)+4个平台(物联网平台、统一支付金融平台、互联网运营平台、产业运营综合平台)+8个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安全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环境与市政系统、智慧建筑系统、智慧社区系统、智慧生活系统、智慧工地系统)+N个应用场景+开放接入。

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各系统的数据对接和建立联动机制,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系统化建设,打造服务于产业、居民、政府、生态建设的综合智慧城市大脑。

目前,潼湖科技小镇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初有成果,小镇拥有160多个应用场景,“智慧”应用随处可见:有由无人机、无死角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眼镜等设备组成的安防系统;有由光伏发电、微风发电、光伏跑道、自动滴灌机器等组成的生态节能环保系统。在小镇,不仅在生活上处处展现“智慧”,还将通过产城融合引领行业建设创新,以产业带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应用场景。

2019年3月,潼湖科技小镇被选为广东省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在央视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广东篇中,潼湖科技小镇作为广东五年大发展的重要成果被纳入其中,并被描述为“这里正在崛起一个全新的头脑产业新城”。

“消费扶贫”

凝聚社会共识

自2018年5月以来,碧桂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战略号召,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政府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结对帮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等9省14县,推进“4+X”扶贫模式,探索以消费扶贫为重要途径的产业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已帮助销售贫困县农特产品达7000万元,直接惠及30000余人。

碧桂园从产品源头、建立平台、建设标准等方面继续深化推进,探索可持续的消费扶贫模式。

碧桂园扶贫团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挖掘贫困地区优质农副产品,发挥帮扶县“特色、古色、绿色、红色”等资源禀赋,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与贫困县致富带头人、村镇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合作,依托旗下自有品牌“碧乡”和社区新零售,建立农特产品产销平台,帮其联系平台、打开销路,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同时,碧桂园还对缺乏品牌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碧桂园自有品牌“碧乡”进行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已转化14县共计优质农特产品181款。

碧桂园还扶持当地返乡创业企业,通过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服务,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和拓宽产品销路,壮大当地优势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劳动致富。截至目前,碧桂园已在14县扶持2500多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帮扶带动3万多名贫困户增收。

此外,碧桂园在江西兴国县扶持竹鼠项目,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帮助贫困户开展竹鼠养殖;在甘肃东乡县成立食品加工扶贫车间,可吸纳120名员工就业,员工年收入预计可达2万元~4万元,全线运营后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200万元。

碧桂园还联合东乡县政府及当地企业,深入落实东乡羊、东乡马铃薯、东乡刺绣三大产业帮扶项目,2019年年初,免费发放了价值200万元的马铃薯籽种,惠及26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国强及杨惠妍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国强公益基金会,其下属社会企业碧家文创公司通过下单采购刺绣产品,实现了让东乡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碧桂园:扎根民生 以科技创新绘制美好版图-建智汇
碧桂园发动业主进行消费扶贫行动

只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才能进行持续消费,消费行为才能长久,扶贫农特产品亦然。为此,渠道可追溯、品质能保障,是发展消费扶贫首要解决的问题。碧桂园在贫困县开发每一种农产品,都会严格把关种子、土壤、水质、空气、种植过程的科学性以及资质证件规范、扶贫收益资料核实等等。同时率先搭建与运维溯源平台,扫描产品溯源二维码,即可链接溯源平台,探索“一品一码一户”模式,实现产品可溯源、扶贫可追踪。

结合消费特点、渠道转变,碧桂园以“社区+消费扶贫”、“互联网+消费扶贫”、“大型展销会+消费扶贫”等方式提供产销渠道。针对“社区+消费扶贫”,碧桂园充分利用社区优势,以社区展销会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2019年7月,国强公益基金会、碧桂园与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社区的力量”消费扶贫攻坚战专项行动·碧桂园社区启动会,提出“带一斤回家”的行动口号,发动约150万户业主参与消费扶贫,直接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打开销售渠道,实现增收脱贫,短短半个月就为广西田东县贫困户卖出7万多斤香芒。

碧桂园结合京东、有赞等电商平台开展“互联网+消费扶贫”,减少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环节,加强农产品流通在线化、数据化,提高了流通和交易效率,让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扩大了销路。采用预售、众筹、订单农业等方式,让贫困人口有计划种植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对于“大型展销会+消费扶贫”,碧桂园还积极通过大型展销平台推广贫困县农特产品,2019年9月20日,国强公益基金会、碧桂园集团在第七届中国慈展会上与甘肃东乡县政府进行重大扶贫项目对接,认购5000万元东乡扶贫产品,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造血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消费扶贫需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发动子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及其他爱心企业,联合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共同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积极响应,在助学、助教、农业培训等领域谋划对接扶贫。全社会形成关心扶贫、参与扶贫、助力脱贫的风气,形成购买扶贫产品就是参与扶贫的共识。

从居住到生活,从产业到扶贫,碧桂园正以时代为基底努力成长为科技综合性企业,扎根民生,拓展未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